MATLAB 和 Simulink 帮助丰田设计面向未来的产品
“MATLAB、Simulink 和 Stateflow 已成为丰田进行仿真、数据处理和控制设计的事实标准,这些工具已应用于丰田的很多项目,不胜枚举。”
挑战
解决方案
结果
- 产品更好,上市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
- 减少生成嵌入代码的时间
- 创新之路

丰田正在充分利用 MATLAB®、Simulink®、Simulink Coder™ 和 Stateflow® 等工具,在集成设计环境中设计、建模、测试和细化控制策略。这一过程缩短了设计时间,因为工程师可以快速构思并检验其想法,并而几乎不需要硬件原型。现在,通过与 MathWorks 的开发合作,丰田工程师得以在同一个环境中,无缝地将其控制设计器想法从初步概念推向验证,再转化为实际使用的产品级代码。
挑战
解决方案
丰田采用了 MathWorks 工具,如 MATLAB、Simulink、Simulink Coder 和 Stateflow,作为整体设计解决方案。
丰田先后选择了 MATLAB 和 Simulink,这启动了这家汽车制造商的计划,并拉开了他们与 MathWorks 进行开发合作的帷幕。丰田发言人 Akira Ohata 表示:“我们对这些工具的使用逐渐增加。我们现在拥有 400 多个涉及 MATLAB、Simulink 和 Stateflow 的许可证,这些产品已成为丰田公司进行仿真、数据处理和控制设计的事实标准。这些工具已应用于丰田的很多项目,不胜枚举。”
MathWorks 工具在丰田电子控制单元 (ECU) 的开发中大显身手。ECU 是仪表板下方的控制器,运行着控制车辆的软件。面对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提高性能的要求,丰田的工程师正致力于改进燃油喷射和传动控制等重要逻辑。
使用 MathWorks 的设计解决方案,丰田工程师在单一环境中设计、建模、仿真、检验和编程控制策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丰田现在开始在 Simulink 和 Stateflow 的直观自描述环境中制定动力总成系统控制器的规范,而这两款产品都以 MATLAB 工业级的计算、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作为强大后盾。
控制工程师直接在这些可执行规范中工作,细化控制策略并优化性能。通过 Simulink Coder,控制工程师只需执行一步即可将他们的工作转化为实际使用的 C 代码,同时确保软件可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编码。
丰田工程师将代码与德国 dSPACE 公司生产的硬件和实现软件一起用于测试和虚拟原型构建。丰田使用两种类型的仿真:硬件在环 (HIL) 仿真,它支持在使用 Simulink 建模的“虚拟发动机”上测试原型 ECU;快速原型构建 ECU (RPE),它支持仿真器在控制实际动力装置时替换全部或部分 ECU。
丰田使用 HIL 和 Simulink 虚拟发动机调试 ECU 硬件和软件并进行标定。HIL 设置可降低成本,使性能分析变得容易,并支持复制工作条件,如冷启动和预热。在 RPE 中,丰田工程师可以标定控制算法的参数,并快速评估控制逻辑。开发人员在 MATLAB 中构建控制逻辑,并使用 Simulink 对其进行评估,从而找到最理想的候选方案。
通过使用 dSPACE 硬件,可以在 ECU 控制实际动力装置时将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改动部分隔离出来。这使得工程师可以专注于正在改进或开发的领域。
结果
产品更好,上市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由于设计人员使用 MathWorks 工具快速构思并检验他们的想法,同时几乎不需要硬件原型,因此,ECU 开发过程得到了简化,并且设计周期也大大缩短。
缩短生成嵌入代码的时间。1998 年 6 月,在密歇根州特洛伊举行的全球汽车工程网络研讨会上,丰田展示了一张图表。该图表显示,通过将 Simulink、Stateflow 和 Simulink Coder 与丰田自己的 Integer Toolkit 相结合,自动生成的代码只比丰田现有的手写 C 代码规模大 5%,速度也只慢 15%。
创新之路。丰田在 1997 年 11 月发布了一款革新性的混合动力汽车。Ohata 说,“Simulink 对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项目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开发周期中,用 Simulink 开发并通过 Simulink Coder 自动编码的软件甚至可以在真正的 ECU 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