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工程以使用模型设计和模型测试仪表板
此示例说明如何创建工程,以使用模型设计和模型测试仪表板来分析模型。工程文件夹和引用的工程文件夹定义了仪表板度量分析的工件范围。
模型设计仪表板 - 使用此仪表板可收集模型度量数据并评估工程中模型的质量。
模型测试仪表板 - 使用此仪表板可评估模型和生成的代码的验证状态和质量。
创建工程
创建一个用于组织您的模型和依赖文件的工程。要直接基于 Simulink® 或 System Composer™ 模型创建工程,请在仿真选项卡上选择新建 > 工程 > 基于此模型新建工程,然后点击确定。Simulink 会自动标识所需文件,并将模型和文件放在工程文件夹内。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基于模型创建工程。
工程允许您管理文件和设置,但您不需要显式将文件添加到工程,也不需要使用源代码管理或添加特定工程标签,即可将工程与仪表板配合使用。当您创建工程时,MATLAB® 会创建一个 .prj
文件和一个 resources/project
文件夹结构,用于存储有关工程和文件的信息。仪表板使用工程信息和结构来标识和分析与您的设计相关的工件。默认情况下,工程使用多个 XML 文件来存储工程的定义。有关工程定义文件以及如何更改工程定义文件管理的信息,请参阅工程定义文件。
打开仪表板
要打开仪表板,请打开你的工程,然后在工程选项卡的工具部分点击模型测试仪表板或模型设计仪表板。
有关不同类型仪表板的信息,请参阅Analyze Your Project with Dashboards。
启用工件追溯
首次在工程上打开仪表板时,“启用工件追溯”对话框将会打开,提示您为工程启用工件追溯。通过工件追溯,仪表板可以创建一个数字线索,用于监控工程的更改并确定这些更改是否会使度量结果无效。有关仪表板如何监控文件和检测过时度量结果的信息,请参阅Monitor Artifact Traceability and Detect Outdated Results with Digital Thread。
点击启用并继续,为工程创建数字线索。请注意,点击启用并继续等效于在“数字线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跟踪工具输出设置。
点击启用并继续后,仪表板会:
更新数字线索设置以打开跟踪工具输出设置。
执行首次设置和初始工程分析,以便标识软件单元和组件,将工程工件追溯至这些单元和组件,并分析工件之间的可追溯性关系。
收集当前选择的软件单元或组件的度量结果。
创建包含以下两个文件的
derived
文件夹:artifacts.dmr
- 包含数字线索在分析工程时收集的工程分析数据的缓存版本。resultservice.dmr
- 存储度量结果。
首次设置和初始工程分析完成后,即可使用仪表板来探索度量结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Analyze Your Project with Dashboards。
可选工程和仪表板设置
要使用仪表板,只需创建并打开一个工程。但您也可以选择修改工程设置和仪表板设置,以重新配置您在仪表板中看到的内容。有关如何自定义和使用工程的一般信息,请参阅设置工程。
指定不同的软件单元和组件
工程面板显示与当前选择的仪表板兼容的当前工程的工件。例如,您可以打开工程中某个单元的模型测试仪表板,也可以打开工程中某个单元或组件的模型维护仪表板。
单元是软件架构中的功能实体,您可以独立执行和测试它,也可以将其作为更大系统测试的一部分来执行和测试。组件是将多个可测试单元整合在一起的实体。
默认情况下,仪表板会分析工程文件夹内的所有模型,并:
将 Simulink 模型视为单元。
将 System Composer 架构模型视为组件。
可以使用追溯视图查看工程中的单元和组件。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Explore Traceability Information Using Trace Views。
如果您要在软件架构中将不同的模型指定为单元和组件,可以向实体添加工程标签并配置仪表板选项以识别标签。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Categorize Models in Hierarchy as Components or Units。
工程文件管理和源代码管理
默认情况下,工程使用多个工程文件,但您可以更改工程定义文件管理以改用单个工程文件。使用单个工程文件速度更快,但对于源代码管理不建议如此。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工程定义文件。
您不需要使用源代码管理即可使用仪表板,但如果您选择将工程与源代码管理系统一起使用,请确保:
将工程文件 (
.prj
) 和resources/project
文件夹与模型和其他所需文件一起视为源工件。将
derived
文件夹、artifacts.dmr
文件和resultservice.dmr
视为派生工件。不应将派生工件检入源代码管理中。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处理工程中的派生文件。
有关工程如何使用源代码管理的一般信息,请参阅对工程使用源代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