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 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对几十个车身电子系统进行设计、验证和实现。
在一个 BCM 项目中,Lear 的工程师们分析了客户需求,并将整体系统分割为不同的组件,如内部和外部照明、电池管理以及汽车起动控制。
该团队使用 MATLAB®、Simulink® 以及 Stateflow® 开发了功能齐全的行为模型,其中包括各个组件所需的所有输入和输出。
为了开展早期单元测试,工程师们借助 Simulink 中的 Signal Builder(信号构建器)模块生成了测试激励,并将这些激励融入到模型中。该团队还使用 Simulink 开发出了用于功能性测试的对象模型。
团队使用 Simulink Check™, Simulink Coverage™, 和 Simulink Requirements™ 分析了模型覆盖率,并进一步完善了测试用例、设计和需求,直到它们达到满意的模型覆盖水平为止,包括决策覆盖和修改的条件/决策覆盖 (MC/DC)。
在验证了近 400 个单元模型后,该团队使用Embedded Coder® 生成了 C 代码。他们通过软件在环 (SIL) 测试验证这些代码,此类测试重复使用为单元模型测试生成的测试用例。
Lear 的工程师们将针对各个单元模型生成的代码集成到了 20–30 个功能级别的组件中,而这些组件反过来又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团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并对组件和整个模型进行了仿真,以解决原始设计规范中模棱两可的部分。
该小组使用 MATLAB 脚本将测试用例自动转换成适用于硬件在环 (HIL) 和基于汽车测试的测试向量。他们还编写了其他一些 MATLAB 脚本,用于导入和分析硬件测试结果。
由于实现了模型共享,使 Lear 能够延长分散式团队的工作日。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北美的 Lear 工程师所做的设计变更,他们位于亚洲的同事在当晚就可以进行测试。
对于个别的国际客户项目,技术术语的翻译问题给 Lear 的工程师们在理解特定需求上带来了一定的挑战。Bauman 说:“我们使用包含 Signal Builder 模块的 Simulink模型,使不同的时间选择变得形象直观,所以客户可以快速选择他们想要的那个。打开这扇沟通之门对于项目来说至关重要。”